作为平凉的东大门,泾川县是一座富有自然魅力和人文魅力的城市。泾川县绿化率位居全市第一,青山碧水,风景秀美。同时,除了王母宫、大云寺等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文景点外,从县城出发一路向东,依次探访南石窑、丈八寺、罗汉洞石窑、韩家沟,也是一条很好的户外线路。
南石窟位于县城以东泾河北岸的蓄家村,当地百姓也称它为“东方洞”。南石窟建于北魏永平年间,现存5窟,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,造像形态庄严,神情生动,充分体现了当时极高的造像工艺水平。
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后,在风云动荡的南北朝时期得以迅速普及发展。然而对于佛教徒来说,北魏又代表着一段难以忘却的伤痛、一段不幸的历史:北魏曾发生过几次重要的“法难”,统治阶级对佛教进行过残酷的打击。
讽刺的是,主持修建南石窟的泾州刺史奚康生,生平主要战功之一,却恰恰是镇压泾州“沙门叛乱”,杀戮了为数众多的佛教徒。没有史料可推断他后来大兴佛事、修建南北两座石窟的动机,或许是上受皇命、安抚民心之举,或许是自己悔意使然。他的两个儿子后来暴死,自己又因参与宫廷斗争被杀,未能“善终”,也许这就是佛教因果学说中的“现世报”吧!
出南石窟,沿泾河北岸继续东行4公里,就到丈八寺。我国名为“丈八寺”的地名较多,陕西旬邑县、户县皆有丈八寺村、山西长治也有丈八寺存留。泾川丈八寺有佛窟7个,倚于泾河之滨,其间贯通相连,窟内造像历经岁月风尘,如今多已风化残损,面目难辨,只有红砂岩壁上浮雕而成的一尊弥勒面目清楚,笑看红尘。在大乘佛教中,弥勒佛是世尊释迦牟尼的继任者,被称为“当来下生弥勒尊佛”。中国的弥勒信仰始于南北朝,信者甚众,所以各地弥勒造像也多不胜数。
出丈八寺,在泾河南岸不远处的罗汉洞乡罗汉洞村,还有罗汉洞石窟群。这组石窟同样建于北魏时期,开凿于红砂岩壁之上,只是与丈八寺石窟所倚山岩相比,此处山形更为险峻,石窟也更为恢宏,只可惜除一座6米高的立佛造像保存尚算完好外,其余多已风化损毁。清朝光绪年间,这里曾被改作道教场所,所以又遗留有几份道观风貌。
最后一处地点,是罗汉洞石窟东侧200米处的韩家沟。沟口绿草如茵,稍走入几步,两侧山崖仍是之前所见的红砂岩构成,红色岩壁上布有横向纹理,波浪起伏,形态多变。岩壁最窄处相距不足1米,形成“一线天”的独特景观。置身其中,竟恍如置身于科罗拉多大峡谷呢!岩壁上同样也有许多洞窟,只是已无法推断开凿时间和用途。
在泾川县城以东的泾河沿岸,还分布有千佛洞等多处佛教石窟,总计多达五六百窟。可惜的是,由于岁月风化、保护不力,如今多数只残存洞窟,而造像大多已不知所踪。佛既不能自保,又如何保他人平安?看到残存的石窟,游人不免有此一问。可要知道,造像、拜佛、念经等种种佛事仪轨,原本只是因机施教的方便法门,就像哄骗悬崖边牛儿回头的那把青草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凡有所相,皆是虚妄”,佛教从未执着于象征符号,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,正是源于佛陀对万物“成住坏空”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。佛陀从未以“永生”或“天堂”诱惑信众,他说自己是会死的,又说佛法也是迟早要消亡的,这便是佛陀的独特与伟大之处。
这些洞窟伫立于泾河两岸,看泾水东去,看逝者如斯,它们是佛教兴衰和岁月沧桑的无言见证。